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中国电建为阿联酋的绿色转型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中资企业在阿联酋打造的最受瞩目的“绿色名片”。中国电建阿联酋国别代表洪丽表示,作为阿联酋首个公共事业规模的风能项目,阿联酋风电示范项目既是各方多年辛勤工作和务实合作的成果,也是加速实现阿联酋2050年净零排放战略的重要一环。
长期以来,中国电建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落实践行“双碳”目标,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核心主业,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打造标杆工程,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创经济效益,共享发展成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2023年10月,由中国电建承建的阿联酋风电示范项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正式投入运营,实现并网发电。据介绍,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17.5MW(兆瓦),分布在阿布扎比和富查伊拉的岛屿和沙漠中,场址涵盖了海岛、半沙漠、山地等地形地貌,其中将近一半装机位于Sir Bani Yas岛上,另外一半则分散在Delma岛、Sila地区以及富查伊拉酋长国的Al Halah山区,项目自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已累计发电207GWh(吉瓦时)。
阿联酋风电示范项目的重要示范意义在于实现了处于低风速区域的阿联酋,其风能资源有可开发利用的技术及商业可行性。随着项目成功实现商业运行,开启了阿联酋风能资源利用新时代,打开了阿联酋风能的潜力大门,为阿联酋能源转型和碳中和作出巨大贡献。
“阿联酋风电项目助力阿联酋实现风电‘零的突破’,对阿联酋全境风能可利用程度和风能开发重要性能指标验证、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经理黄瑞介绍,该项目由阿布扎比王储委员会出资,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17.5MW,为阿联酋能源转型和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是中阿产能合作带动中国技术和中国设备出口的具体实践,为阿联酋清洁能源转型和多元化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彰显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重要性。
根据阿联酋政府公布的《2050能源战略计划》,到2050年,阿联酋要实现44%的能源供给来自可再生能源、6%来自核电、38%来自天然气、12%来自煤炭清洁利用。中国电建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的引领者,积极响应阿联酋能源战略,通过在阿联酋打造多个典型绿色能源项目,为当地提供了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些项目成为了“绿色电建”的名片,彰显了中国电建在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责任担当。
中国电建长期参与能源电力领域规划、设计、建设与投资,深刻认识到绿色清洁能源的必要性,积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做全球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建设领域引领者的精准定位。随着阿联酋风电项目合作样板的投入运营,“绿色电建”也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生根,把清洁电力转化为赋能“一带一路”的新动能,支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攻克技术难关 输出“中国智慧”
阿联酋风电示范项目场地分散,中国电建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人员动员难度大、地形复杂、工期紧、设备运输和现场施工风险高,审批难度大、要求高等重重困难,展现出中国电建在风电领域的优势和技术攻关能力,向当地输出了中国绿色发展方案。
在风机基础设计方面,技术人员通过设计优化降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工程量,有效改善了各个海岛上混凝土成本贵、运输难、供应少的窘境,提高同类工程设计水平,降低工程预算,有效增强中国电建在国际风电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地基处理方面,Sir Bani Yas场区采用了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方式,有效消除了吹填场地地基承载力不高且软弱夹层存在地震液化风险的情况,为未来海外风电项目处理不良地基提供了新思路;在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层面,通过规范对比研究和案例分析,确定最优混凝土配合比并辅以沥青涂层保护,提高风机基础混凝土在海岛高温高盐环境下的耐久性。通过风机基础温度控制方案,优化常规抗硫酸盐水泥成分,有效降低水化热,协同基础中墩布置多层冷却水管,进一步克服了中东酷热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控难题。同时设计采用欧标、美标以及阿联酋标准体系分别进行论证,并取得第三方认证。
气候环境、技术标准、协调管理、物资运输等问题是境外建设施工时常遇到的困扰,中国电建的建设者们以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阿联酋的海岛山地跑出了中国企业“加速度”,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央企标杆,让中国先进的风力发电更好地惠及共建国家,为当地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阿联酋风电示范项目与以往的项目建设有很大不同,无论是从设计及审批、施工等方面相对常规项目难度更高,挑战更大。尤其是两个岛屿的物资匮乏问题,包括混凝土在内的一切施工原料均依赖岛外运输,使得风机基础的连续性浇筑极具挑战。加上阿联酋夏季气候酷热,白天近5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