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政策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

2024-05-20 10:1190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

海上丝绸之路, 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唐代,中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广州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在东汉初年,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两宋时,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金所占,或受战事影响,外贸大量转移到宁波 。

反对 0
举报 0
打赏 0
相关信息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交流 “2024年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在线举行
10月9—11日,由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际交流中心”)主办、沪深交易所支持的“2024年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

0评论2024-10-1237

中国对外贸易投资持续向好 凸显经济韧性
日前,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在北京召开。来自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对中国外贸的长期发展态势、当前形

0评论2024-10-1039

“链”接全球 巩固拓展中国中间品贸易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中间品作为链接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

0评论2024-10-0939

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服务贸易开放发展再提速
贸易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服务贸易开放发展再提速  “China Travel”(中国游)持续火爆、数

0评论2024-10-0933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