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中国在国际服务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
二、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服务业
中国的服务产业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大概要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中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中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第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餐饮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第二,积极开拓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三、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中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另外,整个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这无疑大大削减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可以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服务贸易的培训机构。实现对现有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防止智力外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
四、完善国内各项法律法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服务贸易立法工作滞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着覆盖面窄、内容不规范、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等诸多问题。所以中国政府首先应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WTO的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其次,对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最后,要增强对中国行业造成损失事件的预见性,及早保护,避免伤害。